首先我們先收集了以下最常聽說的祛甲醛的方法:
首先 高溫高濕開窗通風
定期通風大家肯定都做過,但為什么要高溫高濕就不一定知道了。其實室溫再低于19℃的時候,甲醛并不會大量揮發(fā),隨著夏天的到來,氣溫越來越高,室內的甲醛揮發(fā)速度會加快,所以這時開窗通風清除甲醛有一定的良效。其實通風去甲醛算是最實用的方法,不足之處是甲醛釋放周期長,一般要三年到十五年,裝修后將新房空閑三年以上顯然不現(xiàn)實。困此單靠通風法還達不到要求。
NO.2 活性炭
活性炭的使用初期確實有效果,因為孔隙具有吸附勢,是靠碳分子與被吸附分子的引力而形成的,孔徑越小,吸附勢越強,所以活性炭在剛開始是有效的,但活性炭本身吸附能力有限,而且板材等家具中的甲醛一直不斷的向外釋放,所以很多消費使用活性炭后都感覺不出效果來,其次活性炭本身是易耗品,用幾周就會吸收飽和,要更換,否則還會造成反向污染。
NO.3 空氣凈化器
空氣凈化器的原理就是通過馬達吸入室內氣體,經過機內凈化設備凈化后,將潔凈空氣送至室內,如此循環(huán)。雖然比較靠譜,但成本和效率都太高,并且如今市面上80%以上的空氣凈化器產品去甲醛不合格,其中利弊大家自己權衡。
NO.4 綠植凈化
這個就太不靠譜了,植物除甲醛效率既慢又低,嚴重超標時連植物也會中毒身亡。
NO.5 無光觸媒
無光觸媒突破了光觸媒的技術限制,主要的成份就是磷酸二氧化鈦,他的主要作用的催化作用,磷酸二氧化鈦在無須光照的情況下與空氣中的水分子發(fā)生電離異位反應,形成氫氧根自由粒子(-OH)和氫離子,其中氫氧根自由離子具有很強的氧化性,可以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,同時也能破壞微生物的細胞膜,最終產生清除污染和殺菌效果。![](http://zs1.img-1.com/pic/181044/p6/20170427150604_2301_zs_sy.jpg)
裝修完新房不要立即入住,一定要在除去甲醛之后才能放心入住。否則甲醛會嚴重損害人的身體的各個系統(tǒng)。那么如何快速有效的祛除甲醛呢?作為一個看了各種攻略的人,跟大家分享一個快速有效的方法
1吊蘭等綠植。
地毯、絕緣材料、膠合板中、壁紙中含有對身體有害的甲醛、苯等有害物質。而室內擺放些綠植,可以很好的輔助祛除這些有害氣體。毯、絕緣材料、膠合板中、壁紙中含有對身體有害的甲醛、苯等有害物質。而室內擺放些綠植,可以很好的輔助祛除這些有害氣體。
吊蘭可吸收室內80%以上的有害氣體,吸收甲醛能力很強。常春藤能祛除甲醛、苯。而虎尾蘭,龍舌蘭,綠蘿,秋海棠等也都是凈化空氣吸收甲醛的好幫手。
但是,綠植除甲醛的方式只適合短期內不入住且有足夠時間等待的業(yè)主。
但即使如此,也不要以為只要有綠植就一勞永逸了。因為綠植只能吸收部分,不能完全消除甲醛。
2,活性炭。
活性炭跟綠植的作用原理很像綠植,卻比綠植效果更好,用時也比較短一些。
性炭能夠除甲醛是肯定的,但必須注意的是活性炭的量要充足。因為室內的甲醛一般都是源源不斷的往外揮發(fā)的,如果活性炭數(shù)量不足,即便吸附性能再好,面對甲醛源源不斷的援兵,也是無力全殲敵人的。
3,無光觸媒。
無光觸媒突破了光觸媒的技術限制,主要的成份就是磷酸二氧化鈦,他的主要作用的催化作用,磷酸二氧化鈦在無須光照的情況下與空氣中的水分子發(fā)生電離異位反應,形成氫氧根自由粒子(-OH)和氫離子,其中氫氧根自由離子具有很強的氧化性,可以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,同時也能破壞微生物的細胞膜,最終產生清除污染和殺菌效果。
4,其他方法。
通風當然是必須要做的。
諸如紅茶、綠藻之類的江湖傳言就不要完全相信了,首先不方便,也不知道多少量。再說,這些方法實際上只是在遮蓋異味,而非真正去除甲醛。有點掩耳盜鈴的意思。
![](http://zs1.img-1.com/pic/181044/p8/20170427165722_4978_zs.jpg)
企事業(yè)單位的辦公室、營業(yè)場所以及家庭裝修中所使用的建筑材料、涂料、油漆、家具、窗簾等均含有一定量的甲醛、苯系物、TVOC等有害物質,即使裝修和家具都是環(huán)保的,也會因疊加效應引起室內有害物質超標。
■ 辦公家具,包括辦公桌、辦公椅、卡位、壁柜、沙發(fā)、茶幾等;
■ 墻體,包括木質墻體、彩色墻體、墻紙等;
■ 地面,包括地毯、地板、木地板、瓷磚;
■ 涂料,包括各種油漆、染色劑、粘合劑等;
■ 其它,包括門窗簾、天花等;
■ 其中甲醛釋放量較高的為人造板制品家具。
采用自主研發(fā)的系列無光觸媒(超納米磷酸二氧化鈦)空氣凈化產品進行室內空氣凈化和甲醛治理服務。![](http://zs1.img-1.com/pic/181044/p2/20170427152634_3228_zs.jpg)
![](http://zs1.img-1.com/pic/181044/p5/20170427133619_2961_zs.jpg)